XPJ·(中国区)官方网站

上海XPJ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白色念珠菌是不可忽视的致病真菌

更新时间:2021-07-27 10:41:59  推荐指数: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俗称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中,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但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结构失调时会转变为致病菌,对人体造成危害。据统计,每年由念珠菌引起的女性阴道感染病例达7500万,鹅口疮病例达1300万,血液和深部器官感染人数40万以上。尽管有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但真菌菌血症的病死率仍高,特别是念珠菌菌血症的病死率高达40%-80%。那么该菌引起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锐会详细介绍。

  生物学特性

  本菌细胞呈卵圆形,很像酵母菌,比葡萄球菌大5~7倍,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均匀。在病灶材料中常见菌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假菌丝长短不一,并不分枝,假菌丝收缩断裂又成为芽生的菌细。念珠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小时后即可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本菌在血琼脂或沙保氏琼脂上,37℃或室温孵育2~3日后,生成灰白乳酪样菌落,涂片镜检,可看到表层为卵圆形芽生细胞,底层有较多假菌丝。若接种于4%玉蜀黍琼脂上,室温孵育3~5日可见假菌丝,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在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在体外能活1~3天。潮湿天气活的时间较干燥天气长。

  标本类型

  白色念珠菌可从皮肤、口腔、阴道、肠道、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组织等标本中检测到。

  临床表现

  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真菌病。常侵犯皮肤、粘膜,也可引起内脏或全身感染。临床症状错综复杂,急缓不一。儿童多为急性继发性感染。近年来随着大剂量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术的开展,其发病率渐趋增高,并可危及生命造成严重后果。该菌可导致败血症、血流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心肌炎、肺炎、蜂窝组织炎、伤口感染、肝脓肿、腹膜炎、肠炎、角膜炎、眼内炎、尿路感染、膀胱炎、脓胸、包皮龟头炎、胆囊炎、关节炎、多节段脊椎炎、骨髓炎、化脓性肌炎、椎间盘炎、坏死性鼻窦炎、积脓症、脓皮病、耳炎、子宫内感染、牙源性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脓肿等疾病。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肺炎

  根据美国传染病学会最近的临床实践指南,念珠菌经常从重症监护病房插管或慢性气管造口患者的呼吸道分离出。由于该菌可定植导致诊断困难,因此确诊需要有肺组织内真菌浸润的组织学证据,这被认为是金标准。

  本案例报道了一位59岁男性,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2型糖尿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吸烟史40年,10周前戒烟。五个月前,曾出现过咳喘性晕厥。在随后胸部计算机断层图(CT)上发现了透明阴影。目前胸部CT示左下叶一簇微小结节,伴轻度支气管周围实变及轻度纵隔淋巴结病。排除肺栓塞的通气灌注扫描没有显示不匹配的缺陷。患者被诊断为肺炎,用左氧氟沙星和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通过口服抗生素和甲基强的松龙出院。一周后,患者又因持续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入院。胸部CT显示间期肺浑浊,现在是双侧和间质。患者接受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治疗3天,但在检查中发现呼吸急促和罗音增加后,开始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考虑到纵膈淋巴结病和恶化的双侧间质浸润,尽管予以抗生素治疗,考虑到非感染的可能性。入院第9天,患者接受了经支气管肺活检和肺泡灌洗。第二次入院时的BAL培养初步报告为正在生长的念珠菌。活检示非坏死性肉芽肿。抗酸或格罗科特银(GMS)染色未发现微生物。他被诊断为结节病,经口服泼尼松治疗出院。

  4天后(第20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虚弱、盗汗和发烧的恶化,并再次入院。强的松先前增加到每天60mg,但患者症状没有改善,缺氧加重并发展为呼吸性酸中毒,肾功能恶化。胸部CT示新发心包积液,肺下叶渐进性融合性空气混浊,肺中至上野结节样病变进展,纵隔淋巴结病变。两次建立心包窗,排出心包液共800ml。给患者注射125mg的甲基强的松龙和包括两性霉素B在内的广谱抗生素。

  手术肺活检显示广泛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症累及50%肺实质。该病变明显毗邻细支气管,类似急性支气管肺炎。随后,痰培养、BAL培养、心包液培养和肺活检均培养出白色念珠菌。多次血液培养阴性。后经聚合酶链式反应证实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

  尽管患者多次出现呼吸衰竭,并在重症监护中度过了很长时间,但在抗真菌治疗后患者完全康复。

  白色念珠菌导致儿童胃穿孔

  自发性胃穿孔在婴幼儿中是罕见的,而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胃穿孔更是罕见。本案例报道了1名4个月大的婴儿,出生后进行母乳喂养,发病前2天有腹泻史,并补充香蕉。婴儿经常干呕,低烧长达12小时。白细胞数达到12.31×109/L,中性粒细胞占81.4%,口服头孢克洛、双歧杆菌、对乙酰氨基酚,但仍经常干呕。患儿入院前1小时哭闹、吐痰、高烧,x线显示明显气腹、但未见胃空。婴儿被诊断为消化道穿孔、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并立即接受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入院4小时后急诊剖腹探查,修补胃穿孔。术中腹腔内见灰褐色渗出物,胃后壁从大弯至贲门纵向不规则破裂,长约4 cm。穿孔周围粘着一点香蕉,破裂的胃壁呈粉红色。术后给予患儿甲硝唑抗感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切除的胃边缘穿孔组织中有白色念珠菌感染。术后第4天腹腔液和血液培养显示白色念珠菌感染,添加伏立康唑6 mg/kg抗感染。术后第6天患儿出现腹胀,剖开腹壁浅切口。超声检查发现肠间隙有少量液体,随后将婴儿转到上级医院。转院后联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奥硝唑、伏立康唑治疗感染。术后第7天,切开腹壁切口,进行手术探查,发现腹腔内少量渗出物,进行腹壁缝合处理,继续上述抗感染治疗。此外,婴儿接受静脉营养、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治疗。13天后,婴儿被转移到普通病房。1个月后患儿出院,继续伏立康唑治疗3个月,患儿痊愈。

  本病例强调罕见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是造成婴儿胃穿孔的原因。白色念珠菌感染应始终被认为是婴儿胃穿孔的病因,以降低显著的死亡率。早期发现对治疗念珠菌感染是必要的。

白色念珠菌抗原检测试剂
白色念珠菌抗原检测试剂

部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