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并且致死率高,严重危害着我们的健康,被称为生命“第一杀手”。
诊断急性心梗时,常规采用的血清心肌标志物,都在何时出现呢?
一、肌红蛋白(Myoglobin,Mb)
Mb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急性心肌损伤时,Mb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比CK-MB的释放早2-5h。测定血清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指标,建议对怀疑ACS的病人连续采样进行测定,计算Mb释放的起始速率,界值为每小时20μg/L。
二、肌钙蛋白( cardiac troponin, cTn)
cTn是一种位于骨骼肌和心肌纤维中的蛋白家族。肌钙蛋白有三种不同类型:肌钙蛋白C(TnC)、肌钙蛋白T(TnT)和肌钙蛋白I(TnI)。TnI和TnT只存在于心肌内。正常情况下,血中肌钙蛋白TnI和TnT含量非常少。
cTn是用于AMI诊断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好的生物学标志物,高敏感方法检测的cTn称为高敏肌钙蛋白(hs-cTn),推荐首选hs-cTn检测,可以检出非常微小的心肌损伤,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为众多指南所推荐。但肌钙蛋白升高只能指示心肌受损,至于是否是ACS,但还需要结合具体年龄,基础性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有无相关的症状,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而且即使是心肌梗死,早期肌钙蛋白及心肌酶学也可以完全正常的,需要密切观察,随诊化验。
三、心肌酶谱
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MM、BB)
CK也称肌酸磷酸肌酶(CPK),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肝脏、胰腺和红细胞中含量很少。CK有3种异构同功酶,即CK-MM、CK-MB、CK-BB。
骨骼肌中主要含CK-MM;
心肌中70%为CK-MM,20%~30%为CK-MB;
脑组织、胃肠、肺及泌尿生殖系统主要含CK-BB。
检测CK同功酶可以区分增高的CK究竟来源于哪种病变组织。
正常人血清中CK几乎全是CK-MM,约占94%~96%以上,CK-MB约在5%以下。若血清中CK-MB明显增高则多提示心肌受累,与CK总活性增高相比,对判断心肌损伤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一般认为血清CK-MB≥6%(即MB占CK总活性的6%以上)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骨骼肌病变时CK-MB虽可增高,但通常<5%。
2、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T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心、肝、脑、肾、胰腺和红细胞等组织中,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低于CK,且特异性较差。目前已知AST有两种同功酶:S-GOT存在于细胞浆中,m-GOT存在于线粒体中。正常血清中仅有S-GOT,一般无m-GOT。当心肌损伤,尤其心肌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m-GOT含量增高。若m-GOT/T-GOT(T-GOT为血清中总的GOT值)>0.25并除外其他组织病变时则提示已发生心肌细胞坏死。
四、谨记以下有关急性心肌梗死(MI)生物标志物的10点内容。
1、好的生物标志物易于检测,可作为反映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和特异的替代指标。心肌肌钙蛋白用于胸痛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管理具有革命性意义,但出现症状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之间仍存在数小时的时间延迟。
2、和肽素可用于MI的排除。研究表明,就诊时和肽素水平<14 pg/ml且肌钙蛋白T水平<0.01可排除MI,其阴性预测值可达99.7%,长期监测和系列血液检查可因此减少或避免。
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心肌坏死情况下早期迅速释放。虽然该指标并未显示出有助于诊断更早期的MI,但H-FABP水平升高可能有助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预后。
4、心肌生物力学应力指标如脑型利钠肽(BNP)/ NT-proBNP和心房利钠肽前体中间段(MRproANP)升高已被证明对ACS导致的死亡和心力衰竭具有预测价值。
5、生长分化因子(GDF)15、ST2和内皮素-1已经被证明在心肌应激情况下升高,其升高与不良后果有关。GDF-15水平可能改善早期侵入策略的患者选择。
6、神经激素激活、肾上腺髓质激素与急性MI后死亡和心力衰竭有关,是NT-proBNP的辅助信息。
7、炎症活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五聚素3、髓过氧化物酶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已经被证明对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性;然而,这些指标在预测MI后不良事件上的应用尚不明确。
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和9)和MMP抑制剂可能影响MI后左室重构,其升高与MI的不良预后有关。
9、尽管很多生物标志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有过研究,但生成生物标志物的具体机制以及这些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仍不明确。增进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将有助于其应用。
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AMI)定量检测试剂盒
部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